[1]李松乘,鲁军勇,程龙,吴羿廷.基于灰色模型的电磁轨道发射装置温度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0,42(5):90-97.
[2]谭赛,鲁军勇,张晓,龙鑫林.电磁轨道发射器动态发射过程的数值模拟[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6,38(6):43-48.
[3]武晓康,鲁军勇,李玉,张永胜,王刚.电磁发射的出口速度及负载质量变化对导轨热量的影响[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8,40(5):116-122.
[4]郭桂蓉,胡卫东,杜小勇.基于电磁涡旋的雷达目标成像[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3,35(6):71-76.
[5]基于DSP的多通道数据采集处理系统[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6]高星,尹柏林.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鱼雷购置费模型研究[J].国防科技,2010,31(2):21-23.
[7]郑益凯,范云锋,张思霈,朱莹,吴凯.基于改进灰色评估模型的地空导弹系统效能分析[J].空天防御,2021(2):20-26.
[8]罗来科,唐亮.基于灰色理论的防御要点优选模型及应用[J].指挥控制与仿真,2008,30(5):50-51,57.
[9]芦二,吴晓平,郭福亮.基于系统关联分析的装备维修费用的灰色系统预测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1999(3).
[10]余静,张勇涛,张松良.基于灰色聚类理论的C4ISR系统效能评估研究[J].现代防御技术,2009,37(3).
[11]李新欣,严平波.基于能力的航天测试发射部队军事训练评估研究[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16(1).
[12]雷明剑,于淼.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巡航导弹发射阵地选择[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6(4):36-38,49.
[13]周晶晶,陈永龙,于洪敏,张自立.基于GreyNN模型的无人机需求预测研究[J].火力与指挥控制,2023(12):53-56+63.
[14]罗小明,池建军.基于MAS的战场电磁频谱管控系统总体结构设计[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36(11):159-162,167.
[15]刘赛男,孙洋洋,翟鹏远,高大伟,张永统,赵钰辉,杨国义,肖来荣,蔡圳阳.电磁轨道炮铜合金导轨失效研究与应对策略[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22(8):87-94.
[16]张寿平,张英,段玲玲,邸贵田,魏瑞敏,蒋晓茹,张忠义.基于XML的数据采集交换系统[J].军械工程学院学报,2005,17(1):72-74.
[17]翟晓军,刘仔明,鲁月.电磁催泪风暴系统研究[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4(1).
[18]李兵,李卫超,荆从凯.电磁发射系统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23(10):173-181.
[19]高宁,张宏军,綦秀利,何健,张睿.面向实体的作战行动数据采集系统研究与设计[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3,35(2).
[20]陈满堂,刘云鹏,刘杨,王小燕,王高.基于金属热变形的散斑干涉测温技术研究[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