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21(2):1-4.
摘要:首先给出考虑J2摄动项时近地轨道卫星的轨道模型、星下点计算方法和覆盖判断准则, 在此基础上给出一种近地回归轨道的迭代设计方法。在区域间断覆盖星座设计时常常选用每天运行12、13、14、15 圈的近地圆回归轨道, 因而最后列出了这4种回归轨道的轨道高度和倾角。
1999, 21(2):5-8.
摘要:应用牛顿迭代法实现了弹道导弹基本诸元的快速装订。推导了根据落点偏差求飞行程序角和发射方位角的牛顿迭代公式, 设计了迭代算法, 并给出了实际算例。考虑到迭代算法收敛速度与所给的迭代初值有一定的关系, 提出了预先准备简易射表采用反插值算法为牛顿迭代法准备初值的方法, 经计算表明可以大大减少迭代次数, 从而实现标准弹道的快速设计。
1999, 21(2):9-12.
摘要:探讨了导弹系统仿真模型验证的定量方法。依据最大熵谱估计方法分辨力高的特点, 分析其近似统计特性, 分别给出了两个样本和两个正态总体的一致性检验方法。仿真结果表明, 利用最大熵谱估计进行有效性检验是可行的。最后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应用谱估计方法进行寻的制导导弹数字仿真模型验证。
1999, 21(2):17-20.
摘要:提出了一维非均匀分布参数系统的一种通用解法: 渐近传递函数方法。对一般的一维非均匀分布参数系统, 引入状态变量将控制方程及边界方程写成状态空间形式。通过定义小参数和摄动方法, 使之变成常系数微分方程, 从而得到问题的摄动解。各阶摄动解均具有规范的形式, 是一以传递函数为积分核的积分形式解析解。文中最后给出了一些数值算例, 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1999, 21(2):21-24.
摘要:采用时间和空间二阶精度的TVD格式数值模拟了二维楔的水平相对非定常运动过程与定常组合体流场。在数值模拟时, 我们采用了重叠网格技术。这种方法大大减轻了复杂外形的网格生成工作量, 而且重叠网格间可以有相对运动, 这使我们对相对运动物体流场的数值模拟简便易行。
1999, 21(2):25-28.
摘要:借助阶梯函数, 建立了含有任意分布的用作执行器的压电片的梁横向振动方程, 并利用模态法, 进行了梁的振动控制研究。仿真结果表明, 无论对自由振动还是受迫振动, 控制效果都十分明显。
1999, 21(2):29-33.
摘要:研究了钢预制破片壳体在四种装药爆轰驱动下的飞散特性。求得了使破片飞行路径呈平行型的预制破片壳体的临界半径及相应的破片初始速度。
1999, 21(2):37-41.
摘要:针对特大规模组合电路和全扫描设计电路提出了一种高速测试生成方法, 并建成了相应的测试生成系统ATGTA-1。该系统采用有限回溯测试模式产生方法生成测试码, 采用n (机器字长) 个测试码并行的单故障传播方法模拟验证测试覆盖。测试生成与故障模拟为n对1紧耦合集成方式。该系统运行10个Benchmark电路, 取得了低测试长度、高故障覆盖、高效率的良好效果。
1999, 21(2):42-45.
摘要:通过对图像的小波变换系数进行阈值操作, 可以有效降低噪声, 同时又较好地保持图像细节。在文章中详细讨论了这种小波阈值降噪技术, 并给出了在此种降噪方法中阈值选取的几种方法。由实验结果可以知道此种小波阈值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图像降噪方法。
1999, 21(2):46-49.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小波变换的二维图像角点检测算法。首先利用二维零交叉边缘检测算子对图像进行边缘提取得到二值边缘图, 通过基于边素( 边过程) 的围线跟踪算法得到图像的边缘围线。对边缘围线的方向曲线进行多尺度小波变换, 利用变换结果的局部最大值信息检测和定位出图像角点。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地实现二维图像的角点检测与定位, 具有较高的精度。
1999, 21(2):50-53.
摘要:提出一种稳定的IIR自适应滤波器, 并给出了系数迭代的非线性梯度算法。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 它能够有效抑制JSR很高的单频连续波(CW)干扰及部分频带型窄带干扰, 从而使FIR滤波器的固有缺陷得以克服。
1999, 21(2):54-57.
摘要:介绍一种视频图像三维子带编码方法, 它采用非对称滤波器进行子带划分, 对各子带进行量化时, 低频子带采用非对称树结构矢量量化方法, 高频子带采用几何矢量量化方法。实验证明, 由此构成的比特率为112kb/s视频图像编码器获得了良好的重建图像质量。
1999, 21(2):58-61.
摘要:提出数字调制信号的人工神经网络识别方法, 从信号幅度、相位、频率及功率谱等特性中提取五种特征参数, 用于训练神经网络对数字调制信号的识别。采用神经网络, 不仅可提高识别的智能化, 而且能提高正确识别率。
1999, 21(2):62-66.
摘要:介绍超宽带线性调频信号基带的数字产生方法及其实现技术。首先对线性调频信号的两种主要数字产生方法进行了简要阐述和比较, 然后根据波形存储直读法提出了一种超宽带线性调频信号产生方案, 分析了基带数字产生的主要关键技术, 并进行了系统实现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
1999, 21(2):67-70.
摘要:首先简要分析了单兵数字化系统中人机界面的设计原则, 并根据单兵系统及其所处环境的特点, 讨论了多种界面类型在该系统中的利弊、作用及实现的可能性。最后讨论了界面中各种信息的分组以及界面的展现(屏幕)设计。
1999, 21(2):71-74.
摘要:讨论了单兵数字化系统外部通信的功能结构和实现途径, 以及战场信息网的无线电网和地域网实现。重点研究了联合战术信息分布系统JTIDS, 包括其TDMA工作方式和多网工作原理。最后研究了单兵数字化系统通信的一个安全问题。
1999, 21(2):75-78.
摘要:结合雷达电子对抗仿真实例, 论述了基于HLA/RTI的分布交互式多机仿真系统的体系结构、底层通信网络、运行支持系统、仿真应用对象模型和仿真运行管理及其设计与实现问题。
1999, 21(2):79-81.
摘要:测量船中心机实时监控专家系统应用于测量船中心机系统执行海上测量任务的时节, 旨在提高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本文围绕实时专家系统的时序性、时变性、时效性等特征, 从系统设计与实现两个方面讨论建造该专家系统的一些关键技术。
1999, 21(2):82-84.
摘要:按照CORBA标准, 阐述了接口池在StarBus系统中的作用, 介绍了StarBus系统中接口池的设计, 说明了接口池的内容与结构, 实现了StarBus系统中的接口池服务, 为在StarBus系统中实现动态激活提供了保证。
1999, 21(2):85-88.
摘要:扭轮摩擦驱动是集摩擦传动和螺旋传动为一体的传动系统, 它既具有摩擦传动动态特性好, 同时又有螺旋传动导程小的特点。本文介绍一种扭轮摩擦驱动系统, 它的导程小于0.2mm, 行程为250mm, 运动分辨率可达纳米级水平。它由扭轮摩擦传动机构、气体静压导轨及相关部件组成, 是一种大行程高分辨率的新型驱动系统。
1999, 21(2):89-92.
摘要:介绍了微机控制瓦楞纸板同步剪切控制系统的设计研制。该系统由直流电机调速系统和单片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直流调速系统采用线性二次型最优调节器方法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采用单片微机双CPU技术。它是一个大功率高精度机电控制系统, 具有响应速度快, 剪切精度高, 可靠性好, 操作方便的特点。
1999, 21(2):93-96.
摘要:主要从悬浮控制系统设计的角度来解决磁浮列车的轨道共振问题, 研究鲁棒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讨论观测器参数的选择方法。仿真和实验的结果表明, 所设计的悬浮控制系统可以消除轨道共振, 实现磁浮列车的稳定悬浮。
1999, 21(2):97-99 , 115.
摘要:研究了“面向控制”模型的建模的理论和方法, 提出了建模的实用计算方法。这个方法的特点是建模在时域进行, 并以遗传算法作为计算工具, 具体实现了“面向控制”模型的建模。仿真结果表明, 真实模型完全处于辨识出模型集中, 此辨识算法鲁棒性好。
1999, 21(2):100-103.
摘要:本文给出完备的三态部件的可靠性模型类。从静态的观点来看, 三态部件的可靠性模型有两类: (1) 成功, 降格成功, 失败; (2) 成功, 双失败。从动态的观点来看, 考虑到三个状态之间的转化关系, 其模型类相对复杂; 但是在失败率λ、维修率μ为常数的条件下, 只需六个参数(λ1 λ2 λ3 μ1 μ2 μ3) , 便可以用马尔可夫模型给出三态部件的可靠性统一模型, 并给出部件在三状态的概率函数Pi(t)的解析表达式(t为时间, i表示状态)。
1999, 21(2):104-107.
摘要:提出了一种计算非单调关联故障树顶事件失效概率的新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利用BDD进行故障树中顶事件的不交化工作, 可避免求PIS和PIS的最小覆盖的运算过程, 为有效解决其运算的NP困难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1999, 21(2):108-111.
摘要:提出了一种用于计算具有节点失效的网络可靠度的新计算方法。该算法依据不交化代数及协同计算的思想, 采用节点信息义互的方法直接获得网络的不交化最小路集。算法简便易行, 具有分布计算的特点, 为大型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度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1999, 21(2):112-115.
摘要:针对截尾试验数据的情况, 给出了二元混合指数分布模型的平均寿命和可靠性函数的严格的Bayes点估计, 并运用最大熵准则给出了可靠性函数的近似的Bayes置信下限估计。
1999, 21(2):116-118.
摘要:介绍了一种随机海洋波谱模型, 分析了波谱模型中的波幅计算的三种频率谱函数。针对不同海风条件(风速和风向), 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和比较。数字仿真结果表明: 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随机海洋表面的动力学特性, 运用该模型可以得到随机变化海浪的逼真的仿真图像
版权所有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湘ICP备090192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