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23(5):1-4.
摘要:随着航天任务需求的多样化,对航天器拦截和轨道转移问题不但提出了最省燃料的要求,而且提出了最小时间的要求。文中用EA算法解决了这一组合优化问题,仿真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2001, 23(5):5-8.
摘要:研究了匀速直线运动目标的脱靶量测量问题。文中首先给出了脱靶量测量的数学模型,将匀速直线运动目标的脱靶量测量表示为交会过程中目标径向距离时间序列的非线性拟合问题,并讨论了其求解的最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基于径向距离时间序列的目标脱靶量测量方法是简洁有效的。
2001, 23(5):9-12.
摘要:传统的导弹设计方法不能很好地实现各子系统设计的协同,而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十分适合现代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多学科协同设计。根据协同进化与MDO在本质上的相似性,采用合作协同进化的方法进行MDO算法研究,以充分发挥进化算法的优越性。给出了一种基于合作协同进化的MDO算法,将该算法应用于导弹的气动/发动机/控制一体化优化设计。
2001, 23(5):13-16.
摘要:导弹的落点精度包括落点的准确度与密集度。对于子样很小的情况,分别鉴定准确度和密集度是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提出了采用概率圆的综合鉴定方法。当落入概率圆的导弹数大于等于要求的数时就接收,否则拒绝。文中给出了如何确定落入概率圆的导弹数,并且给出了该方法的风险。最后以仿真实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概率圆方法简便易行,便于工程应用。
2001, 23(5):22-26.
摘要:行为模型的真实性是决定CGF真实性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双机格斗空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规则的三层行为模型,并运用遗传算法对底层飞行状态模糊控制器进行了优化。文中给出了仿真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这种用模糊规则建立的行为模型产生了逼真的空战格斗行为。
2001, 23(5):27-30 ,16.
摘要:研究不同热化学模型及壁面催化条件对表面传热的影响,包括:(1) 不同组元的高温空气模型(7组元、11组元)的比较; (2) 热力非平衡(双温度)的化学动力过程与热力平衡(单温度)的化学动力过程的比较;(3) 不同壁面催化条件的比较。
2001, 23(5):31-35.
摘要:通过求解索的微分方程边值问题,提出了分析索的收敛迭代公式。利用迭代解可顺利地确定索端位置坐标差、索力及索重之间的关系。算例表明:本文计算索的方法,理论上可达到任意高的精度,可十分方便地用于含有索或索网混合复杂结构物的大变形分析,用这种方法能解决斜拉桥缆索应力松驰的计算问题。
2001, 23(5):36-39.
摘要:聚二甲基硅烷(PDMS)高温裂解制备的聚碳硅烷(PCS)是陶瓷材料的良好先驱体。本文在现有液态聚硅烷(LPS)间接合成PCS工艺的基础上,直接由固态PDMS高温裂解重排制备PCS,利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合成条件对PCS结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合成条件,即反应温度455℃,裂解温度540℃,保温时间6h。
2001, 23(5):40-44.
摘要:通过研究聚硅氧烷(PSO)与二乙烯基苯(DVB)的交联与裂解发现,只有在氯铂酸的催化下,PSO与DVB才能完全交联固化。催化剂含量为11.31ppm、质量比为1: 0.5的PSO/DVB体系在120℃下交联6小时后,其陶瓷产率为76%。该体系的室温粘度为10.5mPa?s,与碳纤维(Cf)的接触角为34°,非常适合制备三维纤维编织物增强的陶瓷基复合材料。XRD测试表明,在1000℃下裂解的产物中出现SiO2微晶,1200℃时出现β-SiC微晶,温度再升高,两种晶粒明显长大。1000℃裂解产物中Si、O、C三种原子的含量分别为38.33wt%、27.33wt%、34.34wt%,其中C大部分以自由碳形式存在,其余部分与Si、O无序混合,形成[Si(O,C)4]结构。这种结构在1200℃以上转变为[SiO4]和[SiC4]结构。
2001, 23(5):45-47.
摘要:用差热分析(DTA)和等温加速老化法,测定了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或毒剂的试剂——胆碱酯酶的贮存寿命。获得了所测定的该种胆碱酯酶的贮存寿命与贮存温度之间的关系式。这种测定方法简便快捷、实用可靠。
2001, 23(5):48-53.
摘要:两点源干扰是干扰被动雷达导引头(PRS)的有效手段。但在实际应用中,两点源的功率不可能完全相等,这就为PRS对抗两点源的干扰提供了契机。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证明,当两点源偏离导引头的电轴方向不大的情况下,只要保证足够的积累点数,导引头进行数据积累取均值,其结果并不指向两源的“重心”或“质心”而是指向两源中功率较大者,并给出了确定积累点数的解析表达式。
2001, 23(5):54-58.
摘要:分析了倒置接收对目标回波信噪比和杂波特性的影响,讨论了在相关杂波区对回波信号有效检测的方法。针对如何在“弹-目”相对运动参数未知条件下对高速运动目标进行积累检测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周期移位积累的新方法。
2001, 23(5):59-62.
摘要:与聚束工作模式的合成孔径雷达(SAR)相比,条带式SAR能够在相同时间内对更大范围的区域进行微波成像。但是在分析条带式SAR图像时,往往需要着重分析某些局部热点区域(ROI,Region-Of-Interest),而ROI外散射体的回波会降低ROI图像的对比度。本文的数字聚束(Digitally-Spotlight)算法可以在成像前将ROI外的回波“过滤”,实现等效的的聚束工作模式,从而提高SAR对比度。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2001, 23(5):63-68.
摘要:对影响叶簇穿透超宽带SAR系统性能的三个最主要的技术参量(工作频率、极化形式和分辨率)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其结论性意见对超宽带雷达系统顶层设计有实用参考价值。
2001, 23(5):69-73.
摘要:内容可寻址存储器(CAM)是一种快速匹配存储器件,在通信、雷达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介绍CAM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两类新型FPGA上实现CAM的设计方法,并讨论了两种基于CAM的新型关联比较器(CP)实现途径,通过半实物仿真实验,验证了CAM和CP的实时信号处理性能。
2001, 23(5):74-78.
摘要:图像分割和目标方位角估计是进行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图像自动目标识别的重要步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MRF(Markov Random field)模型的SAR图像分割算法,利用ICM(Iterative Conditional Mode)局部优化方法,获得MAP(maximum a posteriori)准则下的图像分割结果,将图像分割为目标、阴影、背景三部分。然后确定目标离雷达最近的点,从而得到目标的主导边界,并估计出目标的方位角。用MSTAR(Moving and Stationary Target Acquisition and Recognition)数据进行实验,估计方位角的准确性与现有算法的结果相比,具有明显提高。
2001, 23(5):79-83.
摘要:采用3D Studio MAX对航母进行三角面元逼近模拟,并用面元法研究计算了航母在X波段的雷达反射特性,给出了航母雷达散射截面(RCS)随方位的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航母的RCS峰值出现在船头、船尾和两舷四个方向,这说明航母的雷达回波主要来自于镜面反射。
2001, 23(5):84-88.
摘要: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在电磁场数值计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发现并证明FDTD是时域多分辨分析(MRTD)的特例。利用小波-伽略金方法求解麦克斯韦方程过程中,基函数为一般的小波分析中的尺度函数或小波函数,可以得到MRTD算法。如果基函数选为Haar小波尺度函数, 可以推得FDTD算法。如果基函数选为Haar小波包中的尺度函数,可以得到高阶FDTD算法。通过算例比较,MRTD比FDTD的计算效率更高。
2001, 23(5):89-92.
摘要:构造了一种可以进行高分辨二维波达方向估计的累量域波达方向矩阵。利用该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就可以求出信号源的方位角和俯仰角。同其它的波达方向矩阵法相比,放宽了对阵列结构的要求,提高了阵列孔径的利用率。同时,由于采用了累量来构造波达方向矩阵,因此新方法具有对高斯噪声的自然盲性。
2001, 23(5):93-97.
摘要:高分辨距离象是高频区雷达目标识别的最基本的依据。文中对高分辨距离象用于目标识别的两个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角度的概念。该概念反映了距离象与目标整体之间的相似性,是基于距离象目标识别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分析了距离象相位信息的重要性,指出了利用距离象相位信息进行目标识别的方法和途径。
2001, 23(5):98-102.
摘要:介绍了网络攻击检测系统(IDS)的运作机理,分析了IDS的优缺点。针对传统IDS的问题提出了分布式IDS(DIDS)的概念,比较了DIDS的设计目标与目前一些IDS产品的性能。最后从功能模块设计、攻击特征的获取和更新、提高攻击行为的检测和反应速度、攻击行为关联性分析和更加主动的反应策略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DIDS的具体设计思路,为进一步完善网络攻击检测系统的性能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2001, 23(5):103-107.
摘要:作为“建模与仿真”(M&S)的高层体系结构,HLA能带给用户的好处将是巨大的。HLA联邦开发与运行过程(FEDEP)的自动化是促进HLA应用的关键。文中研究了将功能强大的CASE工具Rational Rose用于支持FEDEP自动化的可行性,指出了应用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重说明了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一应用实例。
2001, 23(5):108-111.
摘要:大时延遥操作是空间遥操作机器人研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如何克服通讯延迟和有限带宽的影响是大时延遥操作研究的焦点。本文首先阐述了应用虚拟现实的大时延遥操作的基本思想。着重对基于虚拟环境的遥编程技术和虚拟环境中模型的误差校正技术进行了研究。基于监控思想和遥编程概念,实现了应用虚拟现实的遥操作机器人实验系统,在地面仿真环境中,该系统成功完成了插方孔等遥操作任务。
2001, 23(5):112-116.
摘要:采用Guauss-Seidel模型参数调整法,建立了辅助车闸位置控制装置的动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超稳定理论设计了模型参考自适应位置控制系统,并在基于MATLAB软件包的硬件在环系统仿真平台上,进行系统的软、硬件混合仿真研究。试验表明理论仿真结果和系统实时响应吻合。从而,为在复杂环境下控制车速、车距提供了有效的实验技术手段和简捷的系统控制方法。
2001, 23(5):117-121.
摘要:数值模拟了在横向风的,不同来流攻角作用下,双层客车车辆单体、铁路24米预应力T形简支梁桥单体、双层客车车辆-24米预应力T形简支梁桥组合体、以及在不同路堤高度上双层客车车辆的气动三分力系数。研究表明,双层客车车辆在桥梁、路堤上所受风荷载均比双层客车车辆单独存在时明显增大,因而在计算双层客车车辆所受横向风荷载时,应重视桥梁、路堤对此产生的影响。
2001, 23(5):122-125.
摘要: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广泛应用于红外成像制导系统。但焦平面阵列的非均匀性校正技术与探测器的性能息息相关,因此必须进行非均匀性校正。在众多非均匀校正方法中,两点法和时间高通自适应方法是两种最典型的方法。文中对这两种方法分别进行了分析,并对一般的时间高通自适应非均匀校正法提出了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校正效果。
2001, 23(5):126-128 ,125.
摘要:对脑功能内源光学成像技术的研究与进展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首先对内源光学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然后对该技术进行了分类,并将内源光学成像技术与其他脑功能成像技术作了比较分析,最后对内源光学成像技术的研究发展及其应用前景指出了一些可能的方向。
2001, 23(5):129-130.
摘要:介绍一种超大数值孔径光学系统的设计研究,其中包括设计的难点、研究思路、解决方法及实际结果。这个系统与传统的光学系统相比较,具有超大数值孔径和二次非球面尺寸大等显著特点。该光学系统将主要用于对大地样品进行探测、分析。
版权所有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湘ICP备090192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