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优秀论文

为进一步提升学术影响力,激励和培育优秀作者,国防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组织了2024年度优秀论文评选。经过编辑部筛选和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10篇优秀论文。

关键词: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长向量处理器高效RNN推理方法
    苏华友,陈抗抗,杨乾明
    2024, 46(1):121-130. DOI: 10.11887/j.cn.202401013
    [摘要](4846) [HTML](740) [PDF 3.14 M](3017)
    摘要:
    模型深度的不断增加和处理序列长度的不一致对循环神经网络在不同处理器上的性能优化提出巨大挑战。针对自主研制的长向量处理器FT-M7032,实现了一个高效的循环神经网络加速引擎。该引擎采用行优先矩阵向量乘算法和数据感知的多核并行方式,提高矩阵向量乘的计算效率;采用两级内核融合优化方法降低临时数据传输的开销;采用手写汇编优化多种算子,进一步挖掘长向量处理器的性能潜力。实验表明,长向量处理器循环神经网络推理引擎可获得较高性能,相较于多核ARM CPU以及Intel Golden CPU,类循环神经网络模型长短记忆网络可获得最高62.68倍和3.12倍的性能加速。
    2  返回器飞行管道的快速预测算法
    邹文,张国斌,丰志伟,涂国勇,禄晓飞,张青斌,杨涛
    2024, 46(1):22-31. DOI: 10.11887/j.cn.202401003
    [摘要](4568) [HTML](671) [PDF 3.22 M](2725)
    摘要:
    针对返回器回收任务中对安全空域和期望落点的计算需求,提出了基于Koopman算子的飞行管道快速预测算法,给出了搜救直升机安全飞行空域的判定流程。建立了物伞动力学模型,利用Halton采样方法从随机空间中均匀采点,计算得到多条可能弹道;采用Koopman算子的后拉机制,将初始概率密度值与当前状态关联,得到不确定条件下返回器及其分离部件的飞行管道和期望弹道。仿真结果表明,基于Koopman算子的飞行管道快速预测算法在收敛速度和精度上都要显著优于Monte Carlo方法;利用飞行管道计算结果对搜救直升机飞行路线进行规划后,碰撞风险最大降低54%且搜索时间减少70%。飞行管道预测算法已成功应用到嫦娥五号的回收任务中。
    3  神经网络架构搜索研究进展与展望
    丁丁,刘文哲,盛常冲,隋金坪,刘丽
    2023, 45(6):100-131. DOI: 10.11887/j.cn.202306014
    [摘要](4351) [HTML](668) [PDF 3.04 M](4190)
    摘要:
    神经网络架构搜索旨在针对不同任务,自动化地搜索得到性能最优的神经网络结构,是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技术结合当前现实需求应运而生的一大重要科学问题。对近年来神经网络架构搜索研究进行梳理、归类和评述;阐述神经网络架构搜索的定义和意义,全方位剖析当前研究所面临的难点与挑战;以此为基础,对主流的搜索策略进行阐述和归纳;探讨研究潜在的问题及未来颇具潜力的研究方向,以期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4  认知电子战综述
    黄知涛,王翔,赵雨睿
    2023, 45(5):1-11. DOI: 10.11887/j.cn.202305001
    [摘要](7698) [HTML](365) [PDF 1.31 M](7464)
    摘要:
    认知电子战通常被定义为以具备认知性能的电子战装备为基础,注重自主交互式的电磁环境学习能力与动态智能化的对抗任务处理能力的电子战形态。自其被首次提出以来,以其感知准、推理强、决策快的优势备受国内外研究学者广泛关注。随着人工智能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涌现,认知电子战步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为捕捉其未来发展方向,从人工智能角度出发,总结并丰富了认知电子战概念内涵,梳理认知电子战的发展脉络及外国典型项目,搭建认知电子战系统框架及架构,从感知、判断、决策等方面对认知电子战关键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综述,并总结了认知电子战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5  针对无人机集群对抗的规则与智能耦合约束训练方法
    高显忠,项磊,王宝来,贾高伟,侯中喜
    2023, 45(1):157-166. DOI: 10.11887/j.cn.202301018
    [摘要](13556) [HTML](186) [PDF 2.80 M](4556)
    摘要:
    基于无人机集群智能攻防对抗构想,建立了无人机集群智能攻防对抗仿真环境。针对传统强化学习算法中难以通过奖励信号精准控制对抗过程中无人机的速度和攻击角度等问题,提出一种规则与智能耦合约束训练的多智能体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rule and intelligence coupling constrained multi-agent 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 RIC-MADDPG)算法,该算法采用规则对强化学习中无人机的动作进行约束。实验结果显示,基于RIC-MADDPG方法训练的无人机集群对抗模型能使得红方无人机集群在对抗中的胜率从53%提高至79%,表明采用“智能体训练—发现问题—编写规则—再次智能体训练—再次发现问题—再次编写规则”的方式对优化智能体对抗策略是有效的。研究结果对建立无人机集群智能攻防策略训练体系、开展规则与智能相耦合的集群战法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6  长贮过程中发动机HTPB推进剂老化机理分析
    郭宇,申志彬,李海阳,张漩,李志杰
    2023, 45(1):95-101. DOI: 10.11887/j.cn.202301010
    [摘要](6168) [HTML](165) [PDF 4.02 M](4446)
    摘要:
    为揭示固体推进剂在长期贮存过程中的老化机理,解剖了自然贮存19年贴壁浇注的端羟基聚丁二烯橡胶推进剂装药发动机,沿着药柱径向不同位置进行了取样,并采用扫描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红外吸收光谱、交联密度等多种手段对这些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发现:贴壁浇注发动机药柱不同位置推进剂的老化程度不尽相同,越靠近非金属壳体位置,推进剂的老化程度越严重。进一步深入分析表明:除了丁羟胶中双键的氧化断链和端羟基的缩合等影响推进剂老化,铝粉氧化产生的铝离子会催化丁羟胶双键与氯气或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Cl双键和仲醇,而铝离子迁移和分布的不均匀会引起药柱老化的不均匀性。研究结果对推进剂配方设计和防老化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7  旋转永磁式机械低频天线的系统设计与验证
    郝振洋,汪禹萱,周强,李雪,张绮瑶,施伟
    2023, 45(1):67-73. DOI: 10.11887/j.cn.202301007
    [摘要](6444) [HTML](251) [PDF 5.20 M](4431)
    摘要:
    为实现低频电磁发信系统的小型化和低功耗,面向旋转永磁式机械天线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实践,提出了基于多物理场耦合仿真的系统设计和性能校验方法。设计了包含永磁磁源、高效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器在内的旋转永磁式机械天线系统方案。研制了实验样机,并对其系统性能和近区磁场进行了实验测试,验证了相关设计方法和系统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样机的磁场场强和尺寸等主要指标达到了美国“机械天线”项目在射频穿透技术领域的要求,为旋转永磁式机械天线方案研究和样机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思路。
    8  多核数字信号处理器并行矩阵转置算法优化
    裴向东,王庆林,廖林玉,李荣春,梅松竹,刘杰,庞征斌
    2023, 45(1):57-66. DOI: 10.11887/j.cn.202301006
    [摘要](17971) [HTML](231) [PDF 1.57 M](7350)
    摘要:
    矩阵转置是矩阵运算的基本操作,广泛应用于信号处理、科学计算以及深度学习等各种领域。随着国防科技大学自主研制的飞腾异构多核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在各种领域中的推广应用,对高性能矩阵转置实现提出了强烈需求。针对飞腾异构多核DSP的体系结构特征与矩阵转置操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配不同数据位宽(8 B、4 B以及2 B)矩阵的并行矩阵转置算法ftmMT。该算法基于DSP中向量处理单元的Load/Store部件实现了向量化,同时基于矩阵分块实现了多个DSP核的并行处理,通过隐式乒乓设计实现了片上向量化转置与片外访存的重叠以及访存性能的大幅提升。实验结果表明,ftmMT能够显著加快矩阵转置操作,与CPU上的开源转置库HPTT相比,可获得高达8.99倍的性能加速。
    9  基于飞蛾信息素寻偶机制的无人机集群协同搜索
    刘云昊,邓亦敏,段海滨,魏晨
    2022, 44(4):22-31. DOI: 10.11887/j.cn.202204003
    [摘要](5714) [HTML](223) [PDF 13.74 M](4314)
    摘要:
    为了提高无人机集群协同搜索移动目标的效率,提出一种基于飞蛾信息素寻偶机制的无人机集群协同搜索方法。根据飞蛾基于信息素选择飞行方向的寻偶行为,建立信息素图风向模型和飞蛾信息素寻偶模型。考虑无人机机间避撞约束,提出从飞蛾信息素寻偶机制到无人机集群分布式协同搜索的映射,并给出具体实现流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在解决单个移动目标的协同搜索问题时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外场飞行试验表明了所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10  临近空间飞行器等离子体鞘套的太赫兹波穿透特性
    陈锴,徐德刚,李吉宁,钟凯,姚建铨
    2022, 44(1):55-62. DOI: 10.11887/j.cn.20220109
    [摘要](8126) [HTML](261) [PDF 3.72 M](5457)
    摘要: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过程中会产生等离子体鞘套,干扰电磁波对飞行器的探测。针对这一问题,对典型临近空间飞行器模型进行建模,模拟其再入过程中不同飞行工况下的流场分布。基于流场分布对等离子体参数分布进行建模,利用散射矩阵方法从理论上对太赫兹波在等离子体鞘套中的传输特性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高频太赫兹波能够有效穿透等离子体鞘套。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太赫兹主动成像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对于太赫兹主动成像结果几乎无影响。仿真和实验结果初步证明了太赫兹技术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探测的潜力,这对于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