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问量
- 下载量
- 引用量
- 01用于减少远程Cache访问延迟的最后一次写访问预测方法2015,37(1):14-20(24738)
- 02低温等离子体用于高功率微波防护研究*2023,45(6):84-89(24102)
- 03北斗全球系统导航信号恒包络调制和复用技术2017,39(5):6-13(24037)
- 04预冷却引射系统性能一维分析2017,39(3):1-6(22038)
- 05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气动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2012,34(4):22-27(21598)
- 06FlatLFS:一种面向海量小文件处理优化的轻量级文件系统2013,35(2):120-126(21510)
- 07超声速型面可控喷管设计方法2012,34(5):1-4(21422)
- 08电磁发射技术2016,38(6):1-5(21194)
- 09真比例导引律的降维分析方法2012,34(3):1-5(21053)
- 10高超声速飞行器滑翔制导方法综述2017,39(3):15-22(20761)
- 01电磁发射技术2016,38(6):1-5(16762)
- 02预冷却引射系统性能一维分析2017,39(3):1-6(15796)
- 03用于减少远程Cache访问延迟的最后一次写访问预测方法2015,37(1):14-20(14614)
- 04高超声速飞行器滑翔制导方法综述2017,39(3):15-22(14000)
- 05多核数字信号处理器矩阵乘卷积算法性能评测2023,45(1):86-94(13614)
- 06北斗全球系统导航信号恒包络调制和复用技术2017,39(5):6-13(13303)
- 07FlatLFS:一种面向海量小文件处理优化的轻量级文件系统2013,35(2):120-126(12343)
- 08导弹防御系统中的雷达目标识别研究2004,26(4):6-9(12292)
- 09基于用户相关反馈的排序学习算法研究2013,35(2):132-136(12257)
- 10超声速型面可控喷管设计方法2012,34(5):1-4(12234)
- 01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述评1994,16(3):1-11
- 02典型人因可靠性分析方法评述2007,29(2):101-107
- 03用光测图像确定空间目标俯仰角和偏航角的中轴线法2000,22(2):15-19
- 04捷联惯导惯性系动基座对准算法研究2007,29(5):95-99
- 05电磁发射技术2016,38(6):1-5
- 06计算机网络攻击效果评估技术研究2002,24(5):24-28
- 07GEO导航星广播星历拟合改进算法设计2007,29(5):18-22
- 08武器系统虚拟样机技术研究1999,21(1):58-61 ,57
- 09网络舆情中一种基于OLDA的在线话题演化方法2012,34(1):150-154
- 10多属性决策中的线性组合赋权方法研究2005,27(4):121-124
-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论坛分议题|“空天智能导航制导控制与健康管理”征文通知
发布时间:2025/01/17
- 第七届体系工程学术会议——AI驱动的体系工程
发布时间:2025/01/17
- 2025第五届无人系统高峰论坛
发布时间:2025/01/17
- 2025第五届国际自主无人系统大会(ICAUS 2025)
发布时间:2025/01/17
微信公众号
- 基于随机森林的重要性测度指标体系
发布时间:2024/10/15
- 机器人集群路径规划技术研究现状
发布时间:2024/10/15
- 基于故障树分析的航空装备体系结构贡献率评估方法
发布时间:2024/10/15
- 改进Dijkstra算法在大型城市轨道交通网计价系统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4/10/15
- 复杂环境下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的DWA路径规划算法
发布时间:2024/10/15
- 复杂海战场环境下AUV全局路径规划方法
发布时间:2024/10/15
-
孙青林,杨金山,孙昊,陈增强孙青林,杨金山,孙昊,陈增强.翼伞系统自主归航的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4,46(4):1-15
摘要探究翼伞系统的建模、航迹规划和轨迹跟踪控制三项关键技术,以支撑翼伞系统的自主归航在大规模装备空投补给、运载火箭助推器回收和自然灾难救援等场合的广阔应用前景。通过调研国内外翼伞系统的发展,对其三项关键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前沿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纳概括,重点包括翼伞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柔性建模技术和障碍空间内的航迹规划技术以及基于智能控制策略的轨迹跟踪技术。对翼伞系统自主归航关键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展望,有助于对翼伞系统的自主归航研究形成总体性认知并掌握其发展动向,将对后续翼伞系统自主归航的研究具有启示作用和借鉴价值
-
朱彦伟,张乘铭,杨傅云翔,杨乐平朱彦伟,张乘铭,杨傅云翔,杨乐平.航天器轨道追逃动力学与控制问题研究综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4,46(3):1-11
摘要随着航天器交会与接近操作技术的快速发展,轨道追逃问题逐渐成为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从动力学与控制视角,对航天器轨道追逃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给出了基于定量微分对策的轨道追逃问题模型的一般形式,系统梳理了各种类型的轨道追逃问题;对于追逃策略求解,分别针对闭环策略和开环策略,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围绕人工智能算法与轨道追逃问题的结合,阐述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和强化学习的轨道追逃策略的研究现状。关于未来展望,提出了追逃博弈态势分析、多航天器博弈控制、三体条件下博弈动力学与控制等发展方向。
-
陈清阳,辛宏博,王鹏,朱炳杰,王玉杰,鲁亚飞陈清阳,辛宏博,王鹏,朱炳杰,王玉杰,鲁亚飞.飞翼布局飞行器研究现状分析[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4,46(3):39-58
摘要对飞翼布局飞行器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涵盖了从其早期的进化史到现阶段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和展望。同时,论述了飞翼布局飞行器的几个主要控制难点,具体包括:宽速域非线性状态下的姿态控制问题、多效应耦合下的高精度自主起降控制问题、气动模型近似及强扰动状态下的鲁棒控制难题,以及因多舵面冗余而引起的控制分配问题。此外,还深入讨论了当前重点研究的飞翼布局飞行器的流动控制问题,并对接下来主动流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动向进行了阐述。
-
张锦绣,陶文舰,连晓斌,王继河,孟云鹤,刘源张锦绣,陶文舰,连晓斌,王继河,孟云鹤,刘源.空间引力波探测无拖曳技术现状与趋势[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4,46(2):1-17
摘要航天器无拖曳控制是实现引力波空间探测科学平台超静超稳运行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外各研究机构对航天器系统的动力学与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针对不同的探测频段需求提出了不同的探测任务。根据探测任务进行了航天器编队设计与控制的详细介绍和分析,对涉及的无拖曳与姿态控制、高精度惯性传感器与执行机构等原理和理论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针对现已开展的空间引力波探测无拖曳航天器在轨飞行的演示验证整体情况进行详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指出未来无拖曳航天器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
刘丽,隋金坪,丁丁,赵凌君,匡纲要,盛常冲刘丽,隋金坪,丁丁,赵凌君,匡纲要,盛常冲.深度视觉语音生成研究进展与展望[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4,46(2):123-138
摘要为了进一步推进深度学习技术驱动的视觉语音生成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视觉语音生成的研究意义与基本定义,并深入剖析了该领域面临的难点与挑战;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目前视觉语音生成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水平,基于生成框架的区别对近期主流方法进行了梳理、归类和评述;最后探讨视觉语音生成研究潜在的问题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
高钦和,黄通,钱秉文,沈飞,王冬,高蕾高钦和,黄通,钱秉文,沈飞,王冬,高蕾.导弹发射车抗毁伤能力分析与评估技术研究综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4,46(2):182-196
摘要现代战争日趋透明给导弹发射车战场生存带来了严峻挑战。围绕发射车的抗毁伤能力分析和评估技术,分析了发射车面临的毁伤威胁和毁伤作用机理,从抗毁伤能力评估应用的角度阐述了冲击波、动能、热和电磁四种毁伤类型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不同毁伤类型在抗毁伤能力分析和评估中的应用方向;基于易损性分析空间理论,总结了装备易损性分析的发展历程,认为从物理空间到性能空间的逻辑传递关系是现阶段发射车易损性分析的核心所在,并从物理判据、性能判据和分级标准介绍了易损性判据的研究动态,提出了发射车易损性判据的关键;明确阐述了发射车抗毁伤能力的研究概念和分析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结论可以为导弹发射车抗毁伤能力分析和评估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毕津顺,沈立志,梅博,曹爽,孙毅,于庆奎毕津顺,沈立志,梅博,曹爽,孙毅,于庆奎.面向空间应用的GaN功率器件及其辐射效应[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4,46(1):149-159
摘要研究氮化镓(GaN)功率器件及其辐射效应对于解决空间应用需求、促进新一代航天器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介绍了GaN功率器件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GaN功率器件的总剂量效应和单粒子效应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辐射效应在GaN功率器件中造成的退化和损伤机制进行分析与讨论。研究结果显示:GaN功率器件具有较强的抗总剂量能力,但是抗单粒子能力较弱,易发生漏电和单粒子烧毁,且烧毁点多发生在栅极边缘的漏侧。对GaN功率器件辐照损伤机理的研究缺乏权威理论,有待进一步探索,为其空间应用提供理论支撑。目前,平面结构的GaN功率器件是主流的技术方案,单片集成及高频小型化是GaN功率器件未来发展的方向。
-
杨希祥,侯中喜,郭正杨希祥,侯中喜,郭正.高空长航时太阳能飞机研究进展与技术挑战*[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3,45(6):1-9
摘要高空长航时太阳能飞机是当前的前沿热点方向,可实现月量级的长期驻空,并形成“时间持久+区域保持”的新型应用能力。系统总结了高空长航时太阳能飞机三阶段发展历程,包括初期探索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实用能力验证与应用示范阶段,重点阐述国外典型发展计划,深入分析气动布局设计、储能电池、高空推进、大尺度结构、飞行控制等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并提出重点攻关方向建议,为高空长航时太阳能飞机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
丁丁,刘文哲,盛常冲,隋金坪,刘丽丁丁,刘文哲,盛常冲,隋金坪,刘丽.神经网络架构搜索研究进展与展望*[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3,45(6):100-131
摘要神经网络架构搜索旨在针对不同任务,自动化地搜索得到性能最优的神经网络结构,是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技术结合当前现实需求应运而生的一大重要科学问题。对近年来神经网络架构搜索研究进行梳理、归类和评述;阐述神经网络架构搜索的定义和意义,全方位剖析当前研究所面临的难点与挑战;以此为基础,对主流的搜索策略进行阐述和归纳;探讨研究潜在的问题及未来颇具潜力的研究方向,以期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
孙杰杰,王超,李嘉威,姜传鹏,曹凯华,施辉,张有光,赵巍胜孙杰杰,王超,李嘉威,姜传鹏,曹凯华,施辉,张有光,赵巍胜.抗辐照MRAM研究进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3,45(6):174-195
摘要新型非易失磁性随机存储器(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具有读写速度快、数据保持时间长、功耗低等优点,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其优异的抗辐照能力被人们深入挖掘,有望进一步应用于航天等领域。本文回顾了MRAM的产业化发展历程、技术变革及应用情况,列举了近年成熟的MRAM产品,对不同的代际MRAM的优缺点进行了剖析;对MRAM核心存储单元——磁隧道结(magnetic tunnel junction,MTJ)和外围基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的读写电路的辐射效应分别进行了探讨;总结了近年来MRAM抗辐照加固设计方面的最新成果;对抗辐照MRAM在航空航天领域甚至核能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黄知涛,王翔,赵雨睿黄知涛,王翔,赵雨睿.认知电子战综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3,45(5):1-11
摘要认知电子战通常被定义为以具备认知性能的电子战装备为基础,注重自主交互式的电磁环境学习能力与动态智能化的对抗任务处理能力的电子战形态。自其被首次提出以来,以其感知准、推理强、决策快的优势备受国内外研究学者广泛关注。随着人工智能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涌现,认知电子战步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为捕捉其未来发展方向,从人工智能角度出发,总结并丰富了认知电子战概念内涵,梳理认知电子战的发展脉络及外国典型项目,搭建认知电子战系统框架及架构,从感知、判断、决策等方面对认知电子战关键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综述,并总结了认知电子战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
倪少杰,李诗扬,谢郁辰,邓丁倪少杰,李诗扬,谢郁辰,邓丁.GNSS/INS超紧组合导航综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3,45(5):48-59
摘要卫星/惯性超紧组合导航系统以其定位精度高、动态性能优良、抗干扰能力强等特性成为组合导航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卫星/惯性超紧组合的定位原理,基于对技术原理的分析,比较超紧组合模式相对于其他组合模式的优势特点;以高动态下超紧组合技术及卫星/微惯性单元超紧组合为代表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亟待研究的容错控制技术、神经网络辅助、多传感器辅助超紧组合等关键技术,并对卫星/惯性超紧组合向着低成本、高精度、强稳定趋势发展的前景进行展望。
-
陆平静,董德尊,赖明澈,齐星云,熊泽宇,曹继军,肖立权陆平静,董德尊,赖明澈,齐星云,熊泽宇,曹继军,肖立权.高性能计算和数据中心融合网络研究综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3,45(4):1-10
摘要随着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处理、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计算呈融合发展趋势,高性能计算网络和数据中心网络的融合网络成为互连网络发展的重要趋势。分析当前融合网络研究现状;针对当前最具代表性的融合网络进行详细阐述,全面展示该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动态;提出融合网络面临的技术挑战;基于技术挑战对融合网络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包括融合网络协议栈设计中融合与分化并存、基于在网计算实现融合网络性能加速、面向新兴应用需求优化融合网络性能。
-
沈将华,周宇亭,王秀霞沈将华,周宇亭,王秀霞.服役工况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损伤机制研究进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3,45(4):55-65
摘要为提高镍基单晶叶片服役寿命、解决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关键核心技术,近年来国内外持续开展了大量针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服役情况下损伤与失效机制的研究。从实际服役条件出发,总结了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疲劳、蠕变和热机械疲劳损伤机制等研究成果与进展。此外,针对大量实验造成的时间与成本增加问题,还总结了近年来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寿命预测方法方面的研究工作与成果,并提出了目前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寿命评估与失效分析研究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
冯蕴雯,刘佳奇,潘维煌,路成冯蕴雯,刘佳奇,潘维煌,路成.民用飞机运行可靠性研究进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3,45(4):66-93
摘要结合民用飞机运行可靠性研究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根据现有的型号设计、研制和在役飞机的具体情况,阐述了民用飞机运行可靠性研究需求。通过梳理民用飞机运行可靠性理论研究进展及工程应用现状,从运行数据采集与处理、运行可靠性分析方法、运行可靠性预测反馈技术、运行可靠性的优化设计、优化维修任务、运行可靠性综合管理平台六个方面,详细阐述民用飞机运行可靠性研究现状及面临问题,展望了民用飞机运行可靠性研究未来发展方向。
-
赵彬彬,张天钰,杜辉,段文洋,王战赵彬彬,张天钰,杜辉,段文洋,王战.两层及三层流体间内波理论研究进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3,45(4):124-135
摘要内波作为一种发生在层化海洋内部的波动,在世界海洋范围内普遍存在。深入研究内波生成、演化等特性,对我国的海洋开发有着重要意义。针对两层及三层流体间内波理论,选取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KdV (Korteweg-de Vries)内波理论、MCC (Miyata-Choi-Camassa)内波理论、层析内波理论以及DJL (Dubreil-Jacotin-Long)内波理论综述其研究进展。从数学模型、理论研究以及数值模拟等方面,讨论了不同内波理论的优势以及局限性。从数学推导的角度,证明了MCC内波理论与第一级别层析内波理论是一致的。
-
姜传金,任永杰,仝毅恒,谢远,楚威,李修乾姜传金,任永杰,仝毅恒,谢远,楚威,李修乾.液体火箭发动机离心式喷嘴振荡喷雾特性现状和发展趋势[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3,45(3):1-19
摘要为加深对振荡喷雾的雾化特性及其与不稳定燃烧的关系的认识,针对低温推进剂液体火箭发动机中广泛应用的气液同轴离心式喷嘴和液液同轴离心式喷嘴,从受激振荡、自激振荡以及喷雾振荡与燃烧稳定性三个方面对研究现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以往研究中的成果以及需要克服的关键技术难题,以加深对振荡喷雾及其与燃烧稳定性关系的认识。通过综述可知:对于受激振荡,对于常温常压条件下的供应系统流量振荡引起的前端压力振荡的研究比较充分,但缺少对燃烧室压力变化引起的反压振荡的研究以及超临界条件下喷雾受激振荡的研究;对于自激振荡,研究主要集中在液体中心型同轴离心喷嘴,对于气体中心型同轴离心喷嘴和液液同轴离心喷嘴的研究还较少;光学诊断技术仍难以提取单一的燃烧流场信息。
-
杨云,林泽宁,洪阳,蒋涛,尚建忠,罗自荣杨云,林泽宁,洪阳,蒋涛,尚建忠,罗自荣.微型软体机器人能源驱动技术研究进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3,45(3):76-85
摘要具有高柔顺性、低能耗、高功率等特点的微型软体机器人在管道检修、战场侦察等复杂环境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源与驱动器决定了微型软体机器人运动方式和运动性能。为使更多研究人员了解现有柔性驱动技术及其能量来源的研究进展,从物理能源驱动、化学能源驱动以及生物混合驱动三方面入手,总结了基于这三种能源的典型驱动方式并分析其优劣。对现有柔性驱动及其能源存在的不足与未来发展进行讨论与总结,可为后续软体机器人柔性驱动技术发展与性能提升提供参考。
-
李忠,欧阳斌,邱少华,崔小鹏,徐兴华李忠,欧阳斌,邱少华,崔小鹏,徐兴华.镜头表面附着雨滴的检测和去除方法综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3,45(3):146-160
摘要视觉系统是自主无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附着在相机镜头表面的雨滴会在图像中产生伪影,造成图像质量退化,进而显著影响视觉系统的性能。为此全面深入地调研了近年来附着雨滴的检测和去除方法,凝练了附着雨滴检测和去除问题的本质,并总结了现有方法中使用的雨滴成像模型;从基于模型、基于数据驱动和基于摄像系统三个方向分类梳理了不同的技术方法;从网络架构和损失函数两个方面详细概述了深度网络模型的发展;汇总了现有文献中公开的附着雨滴数据集,并通过实验结果对部分算法的性能进行比较;讨论了检测和去除附着雨滴任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相晓嘉,谭沁,王菖,周晗,唐邓清,牛轶峰相晓嘉,谭沁,王菖,周晗,唐邓清,牛轶峰.无人机先进地面站关键技术综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3,45(2):1-14
摘要具有沉浸显示、智能辅助、自然化人机交互等先进控制能力的新型无人机地面站已成为当前无人机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分析其中的技术脉络,系统性地梳理国内外一系列无人机先进地面站的功能要点及设计理念,在此基础上从无人机地面站指挥控制的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回路出发,归纳提炼了其技术体系构成,分析指出了其中的任务环境构建、战场态势沉浸式显示、智能化辅助决策和自然化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并对各项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剖析,还对无人机先进地面站目前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该研究对新型地面站的研制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
刘哲,史殿习,杨绍武,李睿豪刘哲,史殿习,杨绍武,李睿豪.视觉惯性导航系统初始化方法综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3,45(2):15-26
摘要视觉惯性导航系统通过初始化,对尺度信息、重力向量、速度、惯性传感器偏差等一系列状态估计所需参数进行快速求解,以提升系统后续导航定位与环境感知的准确性。根据传感信息耦合方式,视觉惯性导航系统初始化方法可以分为三类:联合初始化、非联合初始化和半联合初始化。基于现有研究工作,从基础理论、发展与分类、现有方法、性能评估四个方面展开,对目前主流的初始化方法进行综述,并总结视觉惯性导航系统初始化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对视觉惯性导航系统初始化方法形成总体性了解并把握其发展方向。
-
陈长林,骆畅航,刘森,刘海军陈长林,骆畅航,刘森,刘海军.忆阻器类脑计算芯片研究现状综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3,45(1):1-14
摘要为把握忆阻类脑芯片发展现状并总结其发展趋势,对现有忆阻类脑计算芯片与架构进行了调研,对芯片中所采用的忆阻器阵列结构和集成工艺、前神经元电路、后神经元电路、多阵列互连拓扑结构与数据传输策略,以及芯片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系统仿真和评估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当前忆阻类脑计算芯片电路设计仍需解决忆阻器可用阻态少、器件参数波动性大、阵列外围电路复杂、集成规模小等问题,并指出了该类芯片走向实际应用仍然面临着忆阻器生产工艺提升、完善开发工具支持、专用指令集开发、确定典型牵引性应用等挑战。
-
牛轶峰,刘天晴,李杰,贾圣德牛轶峰,刘天晴,李杰,贾圣德.密集环境中无人机协同机动飞行运动规划方法综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2,44(4):1-12
摘要从单无人机机动飞行向多机协同扩展的通用规划框架出发,介绍了其中各模块相关研究的基本原理、代表性方法和前沿研究,主要包括用于环境障碍感知的实时导航地图构建、离散空间的路径规划、连续空间的轨迹规划、基于离散连续混合空间的规划、多航迹或轨迹的协同规划。综合无人机通用规划框架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无人机协同机动规划下一步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
贾高伟,阴鹏,邵帅,王建峰贾高伟,阴鹏,邵帅,王建峰.隐身飞机RCS测量与成像方法研究综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2,44(3):93-103
摘要隐身飞机已逐步成为大国重器,并将持续发挥重要影响,隐身技术也已成为飞行器设计的关键技术。隐身飞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adar cross section, RCS)测量是设计、制造、维护隐身飞机的必要手段。从缩比模型的RCS测试、全尺寸飞机室外RCS测试、全尺寸飞机室内近场测试三个方面,回顾了隐身飞机RCS测量的基本流程,总结了隐身飞机RCS近场测量的理论基础,并着重对具有成像诊断功能的近场RCS测量技术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对隐身飞机RCS测量的应用趋势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有利于对隐身飞机RCS测量形成总体性了解,并把握RCS测量的发展方向。
-
肖飞,马伟明,罗毅飞,刘宾礼,贾英杰,李鑫肖飞,马伟明,罗毅飞,刘宾礼,贾英杰,李鑫.大功率IGBT器件及其组合多时间尺度动力学表征研究综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1,43(6):108-126
摘要在提出电力电子器件及其组合多时间尺度动力学表征需求的前提下,以目前常用的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为例,系统分析并归纳了目前在IGBT及其组合多时间尺度动力学表征研究方面的进展和成果,包括作为基础的大功率IGBT及其组合多时间尺度电热瞬态建模方法、基于模型的大功率IGBT模块失效量化表征方法以及用于辅助分析的IGBT组合多速率仿真方法。此外,介绍了基于IGBT多时间尺度模型的装置应用设计案例。从建模方法、可靠性评估、仿真手段以及应用设计四个方面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大功率IGBT及其组合多时间尺度的动力学表征方法,可为电力电子混杂系统的精确设计提供电力电子器件层面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
邢炳楠,杜忠华,杜成鑫邢炳楠,杜忠华,杜成鑫.二维弹道修正弹及其制导控制技术综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1,43(4):53-68
摘要针对二维弹道修正弹这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智能弹药,综述了二维弹道修正弹的发展、主要修正机构方案及其制导控制技术。对二维弹道修正弹的研制历程进行总结,梳理发展脉络揭示其发展规律,分析二维修正弹的打击任务。对几种主流修正方案进行讨论,分析各机构的作用特点及研究难点。基于二维弹道修正弹打击任务需求,从气动辨识及状态估计算法、修正机构参数优化设计算法和制导律三个方面总结其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着重介绍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智能算法,特别是神经网络理论在二维修正弹控制算法领域的研究应用。进一步指出二维弹道修正弹的控制研究需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二维弹道修正的设计提供思路。
-
苏绍璟,童小钟,魏俊宇,吴鹏苏绍璟,童小钟,魏俊宇,吴鹏.基于自由空间光的无人机集群通信载荷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1,43(4):118-127
摘要对基于自由空间光(Free Space Optical, FSO)的无人机集群通信载荷技术应用需求进行了归纳总结,论述了FSO通信技术及应用在无人机载荷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展望了高速移动通信环境下无人机集群FSO通信载荷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深入分析了应用于无人机集群的FSO通信链路的关键技术。可以预见,基于FSO的通信载荷将广泛应用于未来无人机集群的大带宽通信组网。
-
沈海军,李伟沈海军,李伟.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层向理论及应用进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1,43(3):1-14
摘要层向理论是由Reddy提出来的一种用于精确分析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三维板壳分析理论。由于不引入任何的变形和应力假设条件,因此相较于传统的等效单层板理论,层向理论在分析大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壳结构的静动态响应及其局部层间效应时具有较大的优势。系统地综述了层向理论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数值解法及其应用情况。具体包括:层向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发展现状、基于层向理论的有限元方法及改进模型、层向理论在复合材料层合结构静动态响应及含损伤问题领域的应用等。并对该理论可进一步拓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尹亮,刘伟强尹亮,刘伟强.热流体层板装置研究进展及应用综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1,43(3):15-22
摘要层板技术自提出以来,就因其特殊的流道构型、精确的尺寸及定位,以及能解决各种复杂的流动及传热问题而得到快速发展,可以说层板技术是科技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技术革新。简要概述了层板技术的特点及发展情况;对近年来国内外层板装置的一些典型新应用,如层板式喷注器、层板燃气发汗鼻锥、层板式流体混合器、层板式高速船推进器、层板式消声器等进行了介绍;对层板技术的加工工艺与3D打印技术相似的加工思路进行了阐述。
-
罗世彬,刘海桥,胡茂青,董晶罗世彬,刘海桥,胡茂青,董晶.无人飞行器异源图像匹配辅助惯性导航定位技术综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0,42(6):1-10
摘要无全球定位系统下高精度定位与导航是飞行器实现自主侦查、巡航与打击的关键。视觉导航具有被动、低成本、能避免累积误差等优点。视觉导航与惯性导航融合更能够发挥出各自的优势,达到高精度定位的目的。总结了异源图像匹配辅助惯性导航的飞行器定位技术的发展历程; 从相机-惯导标定技术、异源图像匹配、姿态解算、数据融合和后端优化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异源图像匹配辅助惯性导航的飞行器定位的关键技术; 指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异源图像匹配与惯性导航两种无源定位组合导航系统融合技术等四个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可为实现异源图像匹配辅助惯性导航飞行器定位技术提供参考。
-
郑伟,李钊伟,吴凡郑伟,李钊伟,吴凡.天海一体化水下重力辅助导航研究进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0,42(3):39-49
摘要水下航行器精确导航在海洋利用和开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抑制水下导航误差随时间累积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简述了惯性器件的发展历程;详细对比了各导航系统的优劣性,着重介绍了国内外重力辅助导航研究现状,分析了针对目前水下航行器高精度导航的需求,以及全球海洋重力基准图空间分辨率不足的科学难题;提出了通过GNSS-R测高星座获得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精度全球海洋重力基准图的思路及技术路线,以期提高水下重力辅助导航精度。
-
王华维,何柳,曹轶,肖丽王华维,何柳,曹轶,肖丽.大规模科学数据体绘制技术综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0,42(2):1-12
摘要体绘制是刻画大规模科学数据中复杂物理特征的有效途径,然而,数据量极大、特征难以捕捉等问题依然是目前体绘制研究的主要挑战。为此,研究者们从三个方面对体绘制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提高大规模数据体绘制的效率和效果。一方面,依托硬件通过多处理器核来分担计算,降低单处理器核所要完成的计算量,是提高体绘制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充分发掘数据场内在特性对三维数据场进行约简,大幅减少绘制处理数据量从而降低算法开销,也是提高体绘制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在体绘制算法中融入特征分析和特征增强方法,让复杂物理特征从数据场中突显出来,以实现对科学数据的高质量绘制。本文对国内外体绘制技术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调研、综述,并分析了不同的研究方法,最后展望了未来体绘制技术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包括应用驱动的特征体绘制、基于特征的约简体绘制、适应硬件的体绘制多级加速以及原位智能化体绘制等。
-
杨未强,宋锐,韩凯,侯静杨未强,宋锐,韩凯,侯静.超连续谱激光光源研究进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0,42(1):1-9
摘要高非线性光纤制造技术的成熟和光纤激光器性能的提升,极大地促进了超连续谱光源的快速发展,以光纤为非线性介质的超连续谱的产生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从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外3个不同波段,综述了超连续谱产生的技术方案与最新进展。当前,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超连续谱光源输出功率已经突破百瓦量级,并出现了多芯光子晶体光纤、光纤放大器和随机光纤激光器产生超连续谱等众多新方案;以氟化物光纤和亚碲酸盐光纤为非线性介质的中红外超连续谱,输出功率也突破了十瓦量级;在光谱拓展方面,以硫系光纤为非线性介质的超连续谱,输出光谱已扩展到12 μm以上。
-
罗成高;邓彬;程永强;王文鹏;王宏强;王展罗成高;邓彬;程永强;王文鹏;王宏强;王展.精确制导前沿成像探测技术[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9,41(5):174-184
摘要回顾了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精确制导成像探测技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结合太赫兹、量子和超材料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动态,分别梳理了太赫兹雷达、量子雷达以及超材料雷达三种典型的精确制导前沿成像探测技术的技术背景、发展脉络、基本原理、技术优势。这三种成像探测技术有望为精确制导技术应对未来新型战争形态带来的挑战提供可行的技术途径。研究成果可为未来精确制导技术的深入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并对提升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与拦截作战效力具有重大意义。
-
段晓君;尹伊敏;顾孔静段晓君;尹伊敏;顾孔静.系统复杂性及度量[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9,41(1):191-198
摘要复杂性是科学技术面临的挑战之一,研究系统复杂性有着重要意义。综述系统复杂性基本语义研究背景,分析国内外历史上对复杂性的界定及不同定义;针对复杂性的分类,以本体论和认识论分类为基本框架,吸纳最新的复杂性分类定义成果,重新对复杂性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对复杂性的度量指标进行分类阐述,对相应的数学工具进行归类说明。设计案例说明了复杂性概念分类及度量的有效性。
-
聂劲松;胡瑜泽聂劲松;胡瑜泽.飞秒激光脉冲在空气中成丝调控研究进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8,40(4):1-8
摘要在衍射、色散、克尔效应和多光子电离的动态平衡作用下,飞秒激光脉冲能够形成长距离的自引导光丝结构,并且伴随着狭长的等离子体通道。为精确控制超强飞秒激光脉冲在大气中的传输特性,针对飞秒光丝传输模式及光丝光场时空分布的有效调控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在介绍飞秒激光成丝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对飞秒激光成丝调控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将光丝调控方式大致归结为两部分:时间调控和空间调控。其中,在空间维度上的调控主要可以分为相位调控、振幅调控以及特殊光场调控。同时指出飞秒激光大气成丝调制能产生众多的新效应,可为促进飞秒光丝实现更多新颖的潜在应用奠定基础。
-
滑林;吴梵;吕岩松;牟金磊滑林;吴梵;吕岩松;牟金磊.现役船体结构可靠性评估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8,40(4):173-180
摘要作为现役船体结构可靠性评估的关键技术,可靠性评估理论直接决定了可靠性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置信度。从可靠性评估理论的计算原理、度量指标计算及工程应用等方面阐述了传统可靠性评估理论和非概率可靠性评估理论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分析、总结了各可靠性评估理论在现役船体结构可靠性中的优势及不足,给出了今后开展相关研究的展望,并指出了现役船体结构可靠性研究的重点。
-
王意洁;程力;马行空王意洁;程力;马行空.运用警报关联的威胁行为检测技术综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7,39(5):128-138
摘要基于警报关联的网络威胁行为检测技术因其与网络上大量部署的安全产品耦合,且能充分挖掘异常事件之间的关联关系以提供场景还原证据,正成为复杂威胁行为检测的研究热点。从威胁行为和网络安全环境的特点出发,引出威胁行为检测的应用需求和分类,介绍基于警报关联的威胁行为检测的基本概念和系统模型;重点论述作为模型核心的警报关联方法,并分类介绍了各类典型算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包括基于因果逻辑的方法、基于场景的方法、基于相似性的方法和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并结合实例介绍了威胁行为检测系统的三种典型结构,即集中式结构、层次式结构和分布式结构;基于当前研究现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趋势的一些认识。
-
潘亮;谢愈;彭双春;徐明亮;袁天保潘亮;谢愈;彭双春;徐明亮;袁天保.高超声速飞行器滑翔制导方法综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7,39(3):15-22
摘要阐明高超声速飞行器滑翔制导的基本问题,分析滑翔制导过程面临的复杂多约束、机动任务要求、参数扰动等研究难点;分别就国内外标准轨迹制导方法和预测-校正制导方法相关研究现状展开综述,指出了这两类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超声速飞行器滑翔制导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指出未来滑翔制导方法的研究热点。
-
黄敏;王中伟;郭振云黄敏;王中伟;郭振云.评估飞控系统的风洞虚拟飞行试验系统与关键技术[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7,39(2):1-8
摘要为向开展具体的风洞虚拟飞行试验技术提供引导,针对应用于飞控系统评估的风洞虚拟飞行试验系统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基于传统意义上的飞控系统评估方法的不足,分析风洞虚拟飞行试验应用于飞控系统评估的优势;按飞控系统常用的姿态控制回路及制导控制回路的组成形式,介绍风洞虚拟飞行试验系统方案与工作原理,详细分析它与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差异;分析风洞虚拟飞行试验应用于飞控系统评估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风洞虚拟飞行试验评估方法、飞行器模型设计技术、飞控系统改进技术及模型支撑技术。
-
马伟明;鲁军勇马伟明;鲁军勇.电磁发射技术[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6,38(6):1-5
摘要电磁发射技术是未来发射方式的必然发展趋势。分析了电磁发射的原理和技术特点,研究了电磁弹射、电磁轨道炮、电磁推射三个技术分支的国外发展情况,概述了电磁发射的关键技术,并依此提出了发展思路及电磁发射技术的推广应用前景。
-
老松杨;王竣德;白亮老松杨;王竣德;白亮.相依网络研究综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6,38(1):122-128
摘要网络相依性和相依网络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复杂网络领域的热点,但是目前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归纳的文献却不多见。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简要介绍相依网络研究涉及的渗流理论;描述该类型网络的级联失效过程;从相依网络的子网络特性、相依边的方向和类型、子网络组合方式等三个角度对相依网络鲁棒性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对未来相依网络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杨希祥;杨慧欣;王鹏杨希祥;杨慧欣;王鹏.伪谱法及其在飞行器轨迹优化设计领域的应用综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5,37(4):1-8
摘要采用伪谱法进行飞行器轨迹优化设计是近年来的热点研究方向,然而较全面地对各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的文献却很少。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航空航天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伪谱法的基本原理;归纳了伪谱法将连续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的思路和具体步骤;总结了伪谱法在飞行器轨迹优化设计领域的应用情况;对伪谱法及其在飞行器轨迹优化设计领域应用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
曹喜滨;李峰;张锦绣;Richard Muriel曹喜滨;李峰;张锦绣;Richard Muriel.空间碎片天基主动清除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5,37(4):117-120
摘要随着国内外航天发射任务逐年增多,大量在轨滞留的失效航天器将成为未来空间资源有效利用所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空间碎片天基主动清除技术是从根源上对空间资源化利用与安全处置的措施,将提升和加强近地空间的可持续循环利用。本文明晰了空间碎片天基主动清除的概念,分析了空间碎片天基主动清除技术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非合作目标相对导航、协调控制和捕获方式及装置等主要问题,为我国空间碎片天基主动清除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有益参考。
-
张静远;谌剑;李恒;饶喆张静远;谌剑;李恒;饶喆.水下地形辅助导航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5,37(3):128-135
摘要在简要介绍水下地形辅助导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从地形辅助导航算法、水下数字地图技术、水下地形辅助导航试验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水下地形辅助导航所涉及各方面的主要问题及研究进展,并对下一步研究方向及应用做出指引与展望。
- 虚拟专辑
- 虚拟专辑